欢迎访问bob棋牌官网最新! 主营:拉力试验机,拉力测试机,材料试验机,拉力机,万能材料试验机以及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等
您的位置:首页 > bob棋牌官网最新|新闻中心 > bob棋牌官网最新app下载
bob棋牌官网最新app下载

bob棋牌官网最新|新闻中心

49家检验测试的机构创新发展优秀案例公布!(附案例详情)

时间: 2024-01-30 23:36:15 |   作者: bob棋牌官网最新app下载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49个“检验测试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优秀案例名单,具体优秀案例如下:

  北京市食品检验研究院(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积极开展食源性检测验证的方法研发和资质扩项,建立一整套方法科学、数据准确、简单易操作、重现性好,定量限低、检验基质分类细化的食源性检验标准操作程序,形成“研发技术+资质扩项+能力验证”的创新工作模式和“技术规范+标准转化+成果共享”成果运用模式,不断的提高食源性检验能力,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大型赛事食源性防控工作指南》中规定的55种药物检验能力全覆盖的食品检验机构,为北京冬奥会等大型赛事做好食源性防控、确保食品安全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北京市药品检验研究院以“严把疫苗质量关,共筑防疫屏障”为目标,不断强化新冠疫苗批签发能力建设,率先取得疫苗批签发资质,实现疫苗检验批签发能力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飞跃。积极承担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检验工作,累计检验总量突破30余亿剂,接近全国疫苗接种剂次量的42%,惠及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有力保障紧急使用疫苗的质量安全与产能供应。

  中理检验有限公司着眼服务国家外交外贸大局,紧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开拓和进军非洲、东南亚等海外检验测试认证市场,成立中理检验几内亚公司等海外公司,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国际互认的检验检验测试认证服务。累计完成几内亚出口铝土矿、铁矿检验检测3281万吨,为我国大型央企加强海外合作、整合海外业务链条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总结海外拓展经验,主动对接营销南非、安哥拉、加纳等国家的检验业务,不断拓展国内外装卸两港全程货物的检验检测业务,形成海外装船、国内卸船进出全过程检验检测产业链闭环,有效保障国家资源、能源安全和出口货物顺利通关。

  针对我国航空器地面服务设备主要依靠进口、部分领域行业标准空白、核心检测装备缺乏、国外产品长期垄断等情况,中机科(北京)车辆检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无拖把飞机牵引车检验检测专项攻关小组,系统研究美欧相关先进标准,攻克检验装置高可靠性技术难点,研制出自主可控的试验装备,形成《检验方案》,并完成首台无拖把飞机牵引车检测服务,实现民族品牌和国外品牌同标准、同尺度和同舞台竞争。

  针对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短板问题,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攻克国产CPU、整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检测关键技术,创新打造关键核心基础软硬件检测平台。建有测试程序库、测试用例库、缺陷库、适配资源库、测试工具库等5大类资源库,自研10余款国产化测评工具、20余项关键核心基础软硬测试规范。建成支持多架构路线的测评环境,建立基础软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从方法研究到实践应用,研究和测评融合促进的复合型能力。面向产业全面提供链条化检测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基础软硬件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推动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依托“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诊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重大科研项目,完成300余项工业建筑钢结构的现场调查与检测、100余项吊车梁动态测试、60余根构件上亿次反复荷载的疲劳实验研究,填补我国冶金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评估和加固关键技术方面多项空白。建立并发展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损伤检测评定方法体系,推进解决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损伤检测、评定、剩余寿命评估和加固修复的关键技术难题,有效延长钢吊车梁使用寿命,保障生产安全。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专门成立新兴游乐设施技术服务团队,针对景区玻璃类设施行业长期发展无序、安全管理缺失抓手的痛点,以保障设备安全运行为核心,开展安全技术研究,研制GB/T 41121-2021《玻璃水滑道安全技术要求》等权威标准,为景区玻璃类设施的设计、建造、运维提供依据。开展示范项目建设,提供以检验检测为核心的全方位技术服务,形成“科研攻关——标准研制——应用示范——行业推广”创新模式,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赋能地方政府监管,助力乡村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康复器械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致力于辅助器具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承担国家和地方监督抽查、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抽查、企业委托检验检测、新产品验证试验等工作,牵头和参与制定辅助器具方面标准130余项,为规范辅助器具质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作出积极贡献。开展辅助器具质量检验检测专项行动,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实施、使用者安全使用产品提供保障。协助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和推广全球辅助技术合作计划,开展“一带一路”残疾人群体交流和残疾人事务合作,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亚洲首家获得欧盟医用防护服标准EN 14126全项目能力认可的检测机构,实现全套测试均在国内本地实验室完成,有效帮助企业节约时间成本。作为欧盟认可授权的公告机构和英国认可授权的批准机构,创新推出欧盟CE认证+英国UKCA认证“一审双证”双评估方案,有效简化流程,缩短检测认证周期,加速产品合规上市,为4000余家企业生产的100万多只口罩和10万件防护服提供高质量检测服务,帮助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向世界。

  中科国通检测认证(天津)有限公司通过自主创新,解决超大尺寸风电叶片测试“卡脖子”问题,成功研发出风电叶片双轴疲劳测试系统,相较单轴疲劳测试,测试周期缩短37.5%。攻克三维视觉位移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百米级超大风电叶片的检测。把握未来技术发展趋势,针对国内外客户需求,创新提出“提供定制化检测服务,满足差异化检测需求”的经营理念,向全球高端风电设备制造商提供定制化风电叶片测试解决方案,为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推动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升级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累计承担消防产品国抽、行抽、地抽检测任务3000余项,全国各地消防救援队伍委托检验任务700余项,杭州冰雪大世界等一批重特大火灾事故现场的保温材料、灭火剂样品质量评估任务,为消防安全工作作出积极贡献。针对国际环境公约对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氢氟烃物质限制使用的要求,搭建测试平台,在国内率先完成不含全氟辛烷磺酸灭火剂、不含六溴环十二烷外墙保温材料等测试与综合评价工作,推动我国环保高效消防产品和建筑阻燃材料高质量发展。新冠疫情期间推行一系列助企纾困举措,支持消防产品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减免企业检验费用4000余万元。

  河北华清环境科技集团聚焦环境监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结合多种环境质量模型,甄别影响区域水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污染贡献率,并利用多种平台和物联网技术,整合现有水环境监测数据、天气数据等信息资源,建设实时、自适应水环境参数感知系统及具有高速计算能力、海量存储能力和并行处理能力的智能水环境信息处理平台,推动水环境污染防治实现靶向治理和更精准的应急预警管控。在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集团党总支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辽宁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院依托国家药监局医用数字成像重点实验室以及辽宁省医用防疫产品重点实验室,聚焦影像产品科技前沿,构建检验、科研、标准“三位一体”和“检验启发科研,科研促进标准,标准指导检测”发展模式,建设医用显示器检验室,研制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核心部件探测器和CT用球管测试方法研发用标准,研发平板探测器核心参数DQE测定平台及自动分析软件,形成探测器标准8项、球管标准6项、高压发生器标准1项,探索建立影像产品核心部件评价体系,填补相关检测技术领域空白,推动国产医学影像设备高质量发展。

  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围绕当地汽车整车及配套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提升需求,针对座椅安全带报警装置产品测试检测项目技术风险高、人员工作强度大等问题,将服务窗口前移至企业一线,与企业共同研究外文企业标准,分析产品工作原理,融合产品设计与检验技术,有效提升检验通过率,节省企业时间,助力汽车零部件国产化。建设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检测认证和检测方法、设备研发等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平台,承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检阅车智能仪表”检测、“红旗E115项目OTS(试制阶段)供货检测报告复核”和吉林省“两客一危”记录仪验收测试项目等工作,为提升国产汽车安全性能提供技术支撑。

  上海煤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创建“大功率防爆永磁驱动安全检测平台”,研发新建 1100kW 永磁电动滚筒性能试验装置,满足一套试验系统对多型号永磁电动滚筒的测试需求,推动输送行业高效节能驱动技术的创新迭代升级。牵头和参与相关行业标准制定各2项,填补我国大功率永磁电动滚筒产品安全准入和国际认证检测能力空白,为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和促进高效节能产品的应用替代提供技术支撑。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以河口海岸动力沉积检测技术及融合为核心,加大现场采样装置、检测方法研发和传感器等研制力度。针对长江河口特殊的水沙环境,研制适合不同任务需要的应用技术和方法;研制专用标定设备系统和样品处置装置,加强室内标定与数值模拟与分析;研发近海生态环境立体检测数据发布平台,服务长江深水航道工程维护、东海大桥安全风险评估和上海城市水资源安全等国家重大工程需求。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通过检测技术创新,加强土工合成材料水力学性能测试关键技术研究,研发土工合成材料平面导水性能测试仪、柔壁渗透仪等14项检测设备;参与编制或修订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20项,开发土工合成材料实验室管理系统及测试分析软件,有效提高试验效率和数据可靠度,推动国内土工合成材料产品向功能化、绿色化、智能化、细分化方向发展。承担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浦东国际机场、滇中引水工程等重大工程土工合成材料检测工作,累计提供检测服务约8万组次,推动土工合成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项目,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内民用航空发动机研制领域首次实现基于MBD(基于模型的定义)的数字化检测技术应用。通过创新开展检测工艺模型创建、PMI(产品制造信息)识别及沿用、基于模板快速编程和路径仿真优化等,研发基于模型的民用航空发动机几何参量数字化检测技术,有效解决当前各品牌三坐标测量机无法直接使用产品PMI信息开展脱机编程及仿真优化,以及各品牌所编制的程序跨平台使用困难等问题。经实际应用验证,相较传统人工监测方式显著提升检测效率和质量,加快推进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领域数字化检测技术应用,推动实现民用航空发动机检测与设计和制造一体化发展。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突破同位素试剂共性关键评价指标体系及关键检测技术,建立同位素试剂共性关键指标评价方法,构建基础通用的同位素试剂技术标准体系,有效解决试剂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难题,提升国产同位素试剂产品质量和研发水平,推进同位素领域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建立国内首个稳定同位素试剂检测领域同时具备 CMA 和 CNAS 资质的实验室,发展高灵敏度、高通量、高效快速的分析检测方法,为各种产品的质量检测提供有力的保障,推动检测结果实现“一处测量,全球通用”。

  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针对人脸识别应用面临的数据偏见、对抗攻击等安全性问题,自主研发人脸识别对抗算法及系统,创新解决人脸识别系统对抗鲁棒性评估等难题。牵头研制计算机视觉系统测评标准,从功能有效性、性能、兼容性、维护性、可移植性、训练数据集的质量、对抗性样本的影响等角度出发,为人脸识别、工业检测等提供全面的测评指标及规范的测评流程,保障人脸识别应用安全,引导人脸识别产业健康发展。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集成运用高分辨质谱技术和多级质谱技术,构建复杂生物基质中大范围毒物的快速筛选体系、毒物分类筛选体系,以及特定目标物的中毒鉴定方法,有效解决司法鉴定领域多项关键技术问题。构建以高分辨质谱为主要技术平台的10000余种毒物质谱数据库,实现未知毒物分析的高通量以及无标准品的同一性认定,提升未知毒物的鉴定效能和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发挥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的行业示范和引领作用,研究制定《法医毒物有机质谱定性分析通则》,加强对涉毒案件鉴定工作的规范指导,自主研发法医毒物数字化平台,并成功应用于部分重大疑难案件,有效提升案件鉴定综合技术能力和自动化水平。

  国家光伏质检中心探索推行“飞地”模式,在银川建成全国首个兆瓦级第三方光伏户外实证基地。创新“户外实证+室内检研+移动检测”多维立体技术服务,形成国际领先的技术能力。依托户外实证等平台,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余项,组织或参与标准制修订任务6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20余件,有力助推我国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在海南、泰国启动实证科研基地建设,满足多种典型气候条件下的光伏实证需求。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内外10余个知名认证机构合作推出“一测多证”服务,节约企业认证检测成本,助力产品拓展全球市场。

  浙江省金华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立足服务食品药品日常监管,针对中成药保健品中的非法添加药物及样品中未知物的筛查等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提高检验检测技术,从靶向分析方法转变为非靶向分析方法,实现在没有先验信息的情况下能够完成样品筛查,为有毒有害物质的鉴别检查提供有力支撑。加强未知物筛查技术攻关,首次筛查发现新型非法添加化合N-去甲基他达拉非,建立超过200种物质的靶向数据库,有效解决现行标准不足、对照品难以购买等问题,并协助执法部门查处一批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典型案例。

  国家机床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全链条,充分发挥检测机构技术、设备和人才优势,通过“检验检测零收费、质量服务零距离、质量问题零放过”“三零”服务,为安徽博望产业集聚区内公司可以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组织技术服务团队为集聚区规上企业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开展技术帮扶,针对企业产品存在的质量缺陷,帮助企业分析并改进工艺,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开展精度调试修正、新产品检测、采购生产设备安装测试等方面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引领促进基地企业产品整体质量提升。

  为支撑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小学教室照明改造工程,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依托福建省LED照明节能检测与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有效实施“1234”服务模式(即组建“一站式”服务专班+采取“线上+线下”双线服务+开具“红色委托卡”推进“受理、流转、检验”三级加速+实施“政、产、研、检”联合攻关),实现服务“零距离、全覆盖、全响应”,助力全省各地教育部门开展教室照明改造质量监管,为推进学校照明环境标准化建设、提升健康照明环境提供质检力量。联合政府监管部门、科研院所和龙头骨干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研究,拓展现场光学评价研究范围和业务领域,制定《中小学教室照明技术规范》教育照明团体标准,推动实现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九江中铁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坚持以科学检测保质量、技术创新强企业,先后参建1000多座国内外桥梁工程,为中国基建贡献检测力量。在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造中,完成高强钢材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有力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在参建世界运行速度最快、荷载最大的公铁两用悬索桥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公铁大桥过程中,克服新材料带来的检测技术困难,创新研究不锈钢复合钢板焊缝超声波检测工艺,填补行业技术空白,提升现场检测精度,缩短检测周期和成本,有力保障工程进度。在参建孟加拉帕德玛大桥过程中,积极对接和转换各类国际标准,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有序推进。

  山东省临沂市检验测试中心充分发挥检验测试基础服务功能,引导和帮助临沂老区木业企业由产品低端同质化向高端绿色化转型。推动300余家企业投资检验测试设备近2亿元,形成以临沂市检验检测中心为主、企业自有实验室为辅的“1+N”检验检测体系新格局。积极组织木业企业参与制修订定国家标准13项、行业标准36项,获得各类专利70余个,获各级奖项20余项。通过技术攻关,帮助企业成功研发“无醛胶粘剂”“改性LDPE膜胶粘剂”等关键原材料,突破“超薄纤维板连续化制造关键技术”,解决企业生产难题200余个,培育20余个本土知名品牌,推动增加产值300余亿元,有效带动老区木业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青岛海关技术中心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发现、解决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问题,带动“专精特新”检测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帮助出口企业有效打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牵头建立“一带一路国际检验检测联盟”“上合示范区原产地证书审签中心”等公益组织和机构,获得韩国、印尼等官方实验室资质认定;与日本、韩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外机构合作,促使出口“前置检测”业务和进口“外检内放”“先放后检”快速通关模式成为现实,大幅提升输韩食品农产品、输日纺织品、输欧盟花生的通关放行速度,有效带动检验检测产业能力提升,服务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制品及护发用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积极承担市场监管总局“重点消费产品缺陷产品召回”“发制品风险监测检测”等任务,参与完成国家、省级监督检查1800余批次;推动“中国标准”出海,主导制定的10余项国家标准已成为国际发制品贸易的基本技术规范和遵循依据,为世界发制品产业贡献中国方案,不断释放影响力;凭借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及质量技术体系,推动许昌成为全国发制品主要生产基地,并克服疫情影响实现产值和外贸出口快速增长。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武汉)有限公司多方位布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前瞻技术领域,从驾乘安全、主动安全、行人保护、消费者满意度等多维度开展测试评价,赋能自主品牌产品和技术水平提升;创新开发底部球击、整车热扩散等测试台架,有效降低企业测试成本,助力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积极服务国家标准化战略,承担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职能,负责全国新能源汽车和车身附件领域的技术归口管理和标准化工作,累计支撑国家相关部委发布国家、行业标准156项,有效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家界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主动发挥检验检测机构的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通过联合技术开发、项目合作、标准制定等多种方式,助力地方特色旅游产品精品战略实施。针对张家界地方特色旅游产品——莓茶、葛根、桑植萝卜等,联合企业开展课题研究,加强综合品质分析,牵头制定地方标准,规范特色产品种植与生产加工,推动特色产品提质升级,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总站有限公司以实现高效城市运维应急检测为首要目的,围绕应急抢险应用场景进行对标研发,集成改进多种先进检测设备与数据平台。研发全国首台5G智能检测车,实现监测数据归纳、模型可视化、趋势预判、集成汇报、决策驾驶舱监视等功能,推动解决现场“测得慢、测得险、测不了”等问题。参与地铁路面塌陷、基坑应急监测、削坡建房风险点排查等多类型的建设工程应急抢险、防灾、救灾、减灾项目,为抢险救援提供实时可靠的质量检测技术数据和预判依据。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主导制定我国电动平衡车行业首个技术标准DB44/T 1884-2016《电动两轮平衡车通用技术条件》,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编制《电动平衡车通用技术条件》《电动平衡车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等国家标准,并连续三年承担电动平衡车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工作。面对平衡车产业困境,充分发挥技术平台优势,调动行业资源,协调解决电动平衡车行业发展存在的标准、安全、专利等问题,指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推动我国成为全球主要的电动平衡车生产基地。

  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开展岭南道地药材、经典名方、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等数字化质量标准研究,全面系统鉴定其化学成分、化学结构和特征性药效成分,建立对应的数字化指纹谱图数据库和质量控制方法,有力解决中药“物质基础不明、质量不稳定、疗效不一致”等卡脖子难题。针对化妆品滥用药物和非法添加物等检测技术难题,开展药品化妆品安全风险物质识别研究,建立系列高通量多靶标快速测定新方法,有效解决传统检测方法耗时长、成本高、易漏检或方法缺失等问题。率先建立系列化妆品中糖皮质激素的高通量质谱测定新方法,为面膜类产品风险监测和打击非法添加提供有力支撑,推动面膜非法添加检出率大幅下降,有效保护消费者健康。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发挥在可靠性领域的多年技术积淀优势,联合产业链上下游21家企业单位,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共同建设“设计仿真工业软件适配验证中心”,为国产工业软件提供专业化、集约化、体系化的检验检测服务,助力国产工业软件自主创新发展。牵头建设工业软件工程化与应用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开展科技部“三维CAD软件技术规范与评测”项目和“嵌入域等几何CAE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等基础研究项目,形成覆盖CAD、CAE、CAM、MBSE等重点工业软件的质量测试技术,编制多份工业软件质量测试标准规范,并实现CATIA、SolidWorks、UG、FULENT等20多种国外工业软件对标测试,加快提升国产软件成熟度,保障工业软件可用、好用。

  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以提高高分子材料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学习借鉴与原创相结合,自主研发出具有自主可控知识产权的智能化高通量的材料实验室测试系统,突破进口设备难以实现高通量、与国内信息化检测系统进行直接对接等问题,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为我国材料研发型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针对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组合电器(GIS)和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绝缘件失效的缺陷问题,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深入研究GIS/GIL绝缘件失效机理,突破性建立高准确检测体系,并自主研制多套检测装置、编制多套检测规范,推动我国GIS/GIL整体制造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牵头开展GIS/GIL新型高冗余绝缘件设计研究,研发的新型绝缘件及GIS/GIL设备,成功应用于“两渡”直流工程、昆柳龙工程、山西崇光发电低热值煤发热项目、巴基斯坦SK水电站、伊拉克鲁迈拉730MW联合循环电站等重大工程项目。坚持产研结合,监督供应商进行整改,协助改进工艺水平,有效降低大容量输变电设备故障率,实现500kV GIS设备故障率由2016年的0.198次/百台·年降低至2021年的0.086次/百台·年,有效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柳州市质量检验检测研究中心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派出技术服务队深入一线对点服务,帮助解决企业难题,创新科研项目合作,为原材料种类多、生产环节多的螺蛳粉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坚实技术保障,助力特色产业螺蛳粉做强做大,成为广西首个年寄递量过亿的单类产品。柳州市精准发力推动螺蛳粉产业快速发展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海南省食品检验检测中心依托“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热带果蔬质量与安全)”建设,紧密围绕海南自贸港监管需求,结合热带农产品地方产业特点,针对一批高难度检测技术进行专项能力建设,建立起热带农产品危害物快速侦查体系。针对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等重大活动,建立以果蔬为主要对象的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检验检测体系,顺利完成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任务。研发350种农药残留及其代谢物的高通量非靶向筛查技术以及膳食风险评估模型,极大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效率,为保障全国冬季果蔬安全,服务自贸港食品安全监管,促进热带果蔬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针对我国机器人产品评价参数不完整、测评标准/设备针对性不强、整机性能影响机理与评估方法缺失等问题,聚焦多种工业机器人测试评估需求,攻克激光跟踪仪多基站间协同转站、同步触发等难题,搭建机器人整机性能测试与评估公共服务平台,为我国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集成应用提供标准引导与技术服务,促进产品整体性能提升。聚合行业优势资源,搭建检验检测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共享、技术共享,提升技术服务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为改善汽车检验检测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现状,促进汽车产业智能化检验检测提供有力支撑。

  四川省纤维检验局发挥技术优势,研究制定全国首个救灾物资储存全流程管理的地方标准DB51/T2844-2021《救灾物资储存技术规范》,并创新“优化采购需求+‘三步法’验收(首件检验、一致性检验、入库检验)+后期使用指导”的全流程质量管控机制,切实保障纤纺类应急救灾物资质量安全。有效保障四川省纤纺类应急救灾物资质量,累计抽检纤纺类应急救灾物资280余万床/件/套,惠及210万受灾安置人群。

  国家电器安全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四川)充分发挥检验检测对质量发展的保障和引领作用,开展磁材产品质量对标提升行动,深入分析我国磁材产品的优势、技术差距及质量短板。通过检测研究发现绵阳造钐钴永磁体产品独到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磁偏角方面,但由于相关检测方法缺失导致该项指标得不到量化,产品优越性难以体现。通过积极组织专家团队对军用磁偏角测试方法开展条件优化和科技攻关,成功转化为全国首个磁性材料民团体标准,有效解决国内磁偏角检测无标可依的问题,引领绵阳市磁材产业走向国际市场,大幅提升出口市场占有率。

  贵州致福光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光创服务中心积极打造半导体光电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做强企业科技配套服务,为企业提供集产品研发、检测认证、标准制定、技术探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于一体的高水平科技服务平台。加强标准规范研究,强化检测技术创新,促进贵州致福光谷产业园光电产业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协调配套的发展格局。通过检验检测和技术创新服务,帮助园区引进11家LED光电企业进驻,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人。其中,精准扶贫人数100余人,带动脱贫人数2000余人,返乡务工人员100余人,解决100多名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照管问题,推动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丽江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和技术优势,创新服务方式,主动打好检验检测技术“服务牌”,出实招助力抗疫情,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助推企业疫后恢复生产。打好疫情防控“主动战”,开通检验检测“绿色通道”,优先保障医院、游客滞留酒店、机场车站等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对复工复产企业急需的检验检测需求提供快速响应服务,简化流程,所有涉疫产品和计量器具、特种设备随报随检。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群众办事便利度持续提升,全程网办率显著提高,基本实现客户“零上门”办结。

  西安汉唐分析检测有限公司通过技术攻关,研究制定锆合金、钛合金、银铟镉、铪等材料的理化学检测方法,研制锆、铪合金标准样品,着力解决堆芯材料质量评价的技术难题,为核电工业的安全运作提供技术支撑与保障。围绕核工业用金属材料测试难题技术攻关,形成国家/行业/地方标准76项。依托领域重大科研项目和公司研发平台,形成14项创新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推动我国核电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巴基斯坦、英国等国家地区的实质性建设,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比较优势。

  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聚焦甘肃省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四强”行动,围绕甘肃建材产品生产制造、建筑工程质量提升和产业升级,充分发挥检验测试技术和行业院所平台优势,持续推广“科技研发+检验检测+质量诊断+技术提升”服务模式,以绿色低碳发展关键问题为导向,不断延伸延长服务链条,拓宽检验检测服务范围,从提供单一建材产品检测服务到提供面向产业链供应链全过程的质量提升系统解决方案,持续深入产业链前端产品研发设计、资源综合利用、中端生产过程控制、末端污染物排放检测等生产制造各个环节,将研究开发、标准制定、技术培训、分析测试、质量评价等联合串成“一站式”服务,有效促进建材建筑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发展“四地”、助推“一优两高”战略,持续推进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为推动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基础。从优化监测网络布局、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发力,推进“天空地一体化”大气环境综合监测体系建设、提升污染源预警监测水平。逐步开展青海湖等重点生态保护区域监测工作,实现对重要湖库、冰川雪山、草原湿地、河流湖泊“远距离、大范围、全方位”遥感观测。针对青海湖水体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制定地方标准,解决青海湖以及类似咸水湖化学需氧量监测分析方法不适用的问题,为青海湖等咸水湖监测评价指标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新疆尔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主动作为,积极发挥检验检测技术优势,研究制订石墨化碳基类电散热器产品安全相关地方标准,努力提升服务“煤改电”工程检验检测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取暖上的安全”建立重要保障。共承接南疆“煤改电”工程配套产品委托检验459批次,助力新疆“煤改电”一期完成克州、喀什、和田三地州24个县市、456个乡镇、3122个村共计89.2万户居民的入户改造工作,有效降低居民供暖成本,改善居民供暖条件,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图木舒克棉花检验测试中心自成立以来共检验棉花逾251万吨,多次获得抽检相符率全国名列或并列第一的好成绩。积极推进和参与国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填补当地作为国家重要棉花生产基地却没有自己的棉花公证检验实验室的空白,有效提升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开展“质量提升服务企业”活动,加强棉花质量分析,为当地及周边地区各棉花加工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供更为科学的技术支撑,推动新疆棉花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RECOMMENDED NEWS

推荐新闻